(2025年4月30日)
六盘水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六盘水调查队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远谋近施、积极作为,工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重大项目建设加力提速、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基本实现“开门红”。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0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94.76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12.85亿元,增长3.7%。
图 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林业渔业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85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种植业增长2.5%,林业增长13.5%,畜牧业增长3.1%,渔业增长12.7%。一季度末,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1%;一季度,生猪出栏增长4.75%。
二、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主导产业运行稳健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股份制企业增长12.2%,私营企业增长9.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44.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6%。分产品看,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9%,焦炭产量增长45.3%,发电量增长18.9%,钢材产量增长8.8%,电解铝产量增长25.5%,铝合金产量增长48.2%,铝材产量增长24.3%。
三、服务业平稳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5.6%、6.8%和9.8%。一季度,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1.5%和8.7%;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增长23.2%,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3.2%。一季度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0.6%。
四、市场销售持续增长,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7%。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60.6%、新能源汽车类增长24.0%、家具类增长10.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9.1%、化妆品类增长54.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2%、书报杂志类增长9.5%。
五、固定资产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4%(含跨地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0%)。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5.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民间投资增长12.7%。分行业看,制造业增长6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4%,采矿业增长5.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3.1 %。
六、进出口较快增长,外贸经济表现活跃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4.54亿元,同比增长56.8%。其中,出口总额0.79亿元,增长36.8%;进口总额3.75亿元,增长61.7%。
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2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1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11万人。一季度,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42元,同比名义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7元,名义增长6.7%。
八、消费价格保持平稳,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三涨五降”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分类别看,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6%,居住价格上涨0.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下降0.1%,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2%,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降1.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畜肉类价格上涨5.2%,鲜菜类价格上涨3.2%,蛋类价格下降5.2%,鲜果类价格下降3.6%。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持平。
总的来看,一季度,在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的作用下,全市经济延续平稳向好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能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市场有效需求总体偏弱,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巩固。下一步,要进一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信心、正视差距,苦干实干、稳中求进,持续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加快释放有效需求,奋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向好。